04 March, 2007

The Nude Harry Potter

刚才Jessie同学说想去LAK看话剧版Brokeback Mountain,于是我想起重排的经典名剧《恋马狂》(英文标题Equus其实是拉丁文“马”的意思,跟hippo一样是“马”的常用字根,“恋马狂”的标题是台湾译者根据剧情而定)已经在伦敦上演差不多一周了。

剧作者Peter Shaffer同时也是1977年版电影的改编者,这部作品连同他的另一部为人熟知的杰作Amadeus(《莫扎特》)让他两度荣膺托尼奖。(一个trivia:他有一个同样也是剧作家并荣获过托尼奖的孪生哥哥,实在是奇谈。)电影版我是在过年前刚看的,Richard Burton扮演的心理医生以强势台词令人难忘,同样令人难忘的是那个痛苦挣扎的性心理错乱的男孩Alan。故事据说取材真实事件。Alan由于迷恋马匹,利用在马场打工的机会终日与马厮混,这种病态的迷恋愈来愈严重,以至于当马场女孩向Alan示爱的时候,他因为无法摆脱马作为爱人的身影(如果把马当人看,就会理解他在恋“人”间取舍的痛苦),绝望地戳瞎了六匹马的眼睛,于是被心理医生收治。影片是从这里

开始倒叙,讲述医生如何寻根探源,找出问题的结症。实际上这个治疗过程是双向的。作者借医生之口提出了关于“normal(正常)”的定义,这个看似正常有序的社会是否完美?男孩父母性生活并不和谐,但在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下仍旧维系着婚姻关系,电影里通过几个小片段加以揭露,其中道貌岸然的父亲光顾色情影院时被儿子撞上的那种尴尬实在是直击要害的辛辣一笔。心理医生和妻子也貌合神离,他工作之外的生活简直乏味得让人窒息。这些人虽然外表正常,但与行为异常的Alan相比,却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仔细想想,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所谓“正常”的人们整天碌碌,却只是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成功人士罢了。所以当心理医生逐渐进入到男孩的心灵深处时(他用了催眠术),他竟发现男孩的内心世界反而令人羡慕。最终男孩的病被治好,成为“正常”人,但难道循规蹈矩丧失激情和想象力的机器人就是正常的吗?医生承认他只能毁灭病人的激情,却不能激发之("Passion, you see, can be destroyed by a doctor. It cannot be created.")。他的感慨耐人寻味:"The normal is the good smile in a child's eyes. There's also the dead stare in a million adults. It both sustains and kills, like a god. It is the ordinary made beautiful, it is also the average made lethal. Normal is the indispensable murderous god of health and I am his priest."

30多年后重排这出话剧,有的人说过时了,但实际上对于“正常社会”(或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和谐社会”)的质疑并没有过时。“哈利波特”Daniel Radcliffe能接受Alan这个复杂舞台角色的挑战本身就是对“normal”的一种行为式反驳。我本想看一下剧评,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恶俗地投向了裸露场面。的确,这出戏(包括电影)在70年代的百老汇上演时男女演员在马场一场戏是全裸演出的,但这次伦敦的表演尺度还没那么大胆,最多只是背面而已。这种炒作当然可以理解,《卫报》甚至索性写了篇“英国舞台裸戏四十年考”来为观众的疯狂佐餐,真是好玩。值得欣慰的是,Radcliffe的表演获得了业界一致好评,他这步转型棋没走错。

(剧照来源:Guardia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