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April, 2007

Collector

每個人,都有某種隱秘的收藏吧,不論價值高下,不管數量多寡,不計持久與否,不分有形還是無形的!這種收藏,或許是曾經的一段記憶,也可能是未競的任務,所以有的終止,有的中斷,有的繼續。收藏分為搜集和藏納兩個階段。對於《香水》中的Jean-Baptiste Grenouille來說,後面那個過程難於上青天,因為令他著迷的是氣味,尤其是體香。不過經過修煉,他成功的采集到人間芬芳的精華,凝煉成天使的味道。過程是隱忍的,結局是淒惋的,借助一瓶香,能得到普天下大眾的頂禮膜拜,卻無法獲得平等真愛,多麼可悲。

與這個黑色寓言相比,1967年的法國電影“La Collectionneuse”(《女收藏家》)卻是白色現實。這是昨天看的兩部法語片之一(另一部是Paris, Je T’aime),手法很像Woody Allen的小品。這個叫Haydee的“收藏家”搜羅的是男人。實際上影片並不是要說她如何深諳此道,而是借助她的存在,揭示男人內心的空洞(普遍意義的),這個空洞就像是抽水馬桶,有時候被道德蒙上一層保鮮膜惡作劇了一番(美國人管這個惡搞--plastic wrap toilet prank--叫“untidy bowl”),導致排洩(洩欲)不暢。由此假設開去,假如收藏品都像人一樣有意識(《香水》的主人公是把那些女孩殺死之後再提取香味,算是暴力收集),那麼會反抗否?會妥協否?最簡單的例子,關於名畫的收藏,有錢的買家往往並非是最懂它的藏家,畫若有靈,豈不哀怨。

又想到神秘的房東,除了古舊書畫,他的儲藏室(見照片)裡還藏有各式圖章、相機、墨水(瓶),不知道其中的隱秘是什麼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