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赚钱
这一段时间国内的股票又发疯了,应该说一直在发疯,只是近几日发作的比较厉害罢。虽然也让我这样的股盲在这乱世小赚一笔,但这种情形终归是让人不放心的。近日国际各大媒体都纷纷报道说,沪深两市总市值占中国GDP的比重已达50%!这样的疯狂的还能维持多久呢?有人却扬言牛市才刚刚开始……
最近一期的Bookast.com的有声书摘介绍的是美国的一个基金经理Terry Burnham的“Mean Markets and Lizard Brains: How to Profit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Irrationality”这本书。原来目前这样的市场状态可以解释为个体投资人的集体非理性行为,而这种非理性行为都是由人脑进化过程中残留的原始部分——蜥蜴脑——掌控的,也就是“大脑本能”。关于大脑本能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是一项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但直到最近才在金融实践中得到应用。而这本书的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向一般读者介绍了大脑本能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作者说,现在的问题是世界发展变化太快,超过了“非理性大脑”的进化速度,因此我们的本能意识已经与现代金融生活相脱节。结果就造成了我们经常犯下投资错误,比如(我在每个后面都加了tip,以示自省):
1)我们总是追求更高的薪水、更大的房子和更好的汽车。然而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快乐。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不停地追求更多呢?想想我们的祖先,他们不会说:“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食物,今天就早点收工回家吧。”相反,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繁衍后代,正是因为内心有着更强大的驱动力。
[Tip: 要学会自己对自己叫停,人的行为不可以随着欲望的膨胀变得失去控制,要像在“桃花源”里一样,对自己说“放轻松,放轻松”。]
2)美国人极低的储蓄率(而现在中国也出现了全民资金流动的情况了)也可以归因于祖先。对原始人类来说最好的储备方式就是消费。没有冰箱的时代,在食物充足的时候尽可能多吃,将多余的热量储备在身体中,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食物短缺情况。
[Tip: 改变对储蓄的陌生感和厌恶感,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极端存储。]
3)如果让一些人在现在的小甜头和将来的大回报之间作一个选择,他们通常都会选择现在的小甜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将今天的消费视为某种形式储蓄的倾向。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祖先的储蓄回报率微不足道。如果那些靠集体打猎为生的祖先们将收获的猎物挂起来,它们很可能会烂掉或者被偷走,或者猎人们还没来得及享用它们,自己就先死掉了。
[Tip: 要学会等待,学会前瞻,一定程度克制当前消费。]
4)行为金融专家所发现,人们因丧失1000美元而遭受的痛苦远远比获得1000美元所得到的快乐程度大得多。因此我们常常会避开股票,特别是当我们一心一意关注短期回报的时候就更是如此。这种害怕损失的方式也与进化的根源有关。动物经常为保护自己的领地打得头破血流,但他们却不会为扩张领土而付出同样的代价。原因就在于:扩张领土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多好处,而丧失领土却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存。
[Tip: 要懂得丢卒保车,失去没有什么可怕,相信自己能获得比所失去的更多的利益。]
5)跟风、随大流,买涨,市场行为中常见的现象,这也源自我们祖先为了生存不得不习惯按已有规律行事的传统——从前人的经验了解何时何地能够找到野生动物、鱼类或者其他食物,这不是很保险吗?但这个法则在如今变化莫测的市场却被判无效。
[Tip: 在金融市场,紧跟潮流是着坏棋。要记住:过热意味着高估的价格。]
从我自身来讲,在股票方面,应该要忍住不去频繁看信息,习惯一段时间不去操作,习惯不听从所谓的推荐股,因为反之,我就是在向蜥蜴脑屈服。
附作者的几条可行性建议:
– Force yourself to save regularly by signing up for your company’s 401(k) retirement-savings plan and by setting up a mutual-fund automatic investment plan.
– To avoid getting caught up in the market’s daily turmoil, buy a lifecycle fund — and don’t check the account balance too often.
– Keep your spending under control by paying for everything with cash or a debit car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