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
张一抹,为了看一下外国观众到底是怎么嘲笑你的,我昨晚到底还是去参加了ISN和Prometheus合办的“电影之夜”,放的是你的“飞刀门事件”,影片在章子怡不死的奇迹表演和观众的大笑中结束,我真为你汗颜!对于你高超的风景明信片拍摄能力,我向其他观众解释说你在大学学的是cinematogrophy,科班出身没有学导演的李安正统。形式为内容服务,你偏执的审美情趣却使你偏要倒过来干。显然,西方观众并不弱智,他们一眼就看到了你在叙事时语无伦次的弱点,不合逻辑的surprise一个接一个,武术动作设计充满了虚假的wires。我只能实话实说:Zhang is not a good story teller。对此我说得并不过分,“爱”这个博大的主题可以用小人物来说,但不能用你这样的小故事来说。不过国际市场的成功运作还是让很多人都知道了你的《英雄》和之前的一些影片。甚至有人向我表示了对你的《英雄》的好感,虽然这种好感仍旧只是"visual impact"。话说回来,我还是为你留了些面子,我向大家介绍了你的《活着》,说这是你最有深度的创作,可以作为你的代表作。另外,我也没有一棍打倒你的“黄金花的诅咒”,这是你古装功夫电影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表扬了你在说故事能力方面的进步,虽然这个进步只是因为你吸取了原创剧本的教训而用了改编本。
有一个荷兰人跟我讨论了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里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他以为很多中国人不能接受李的舒缓风格(其实我听出首先是他自己的感觉,或以他的圈子所了解的情况确实如此也未可知),他也表示了对于电影的史诗性的怀疑,向我征求我的观感。我表示我很喜欢李的表现手法,看他的电影可以处处感触到儒家思想(包括Brokeback Mountain)。我告诉他Confucius epic不会像Homeric epic那样瑰丽奇谲,但平静之下的荡气回肠一点也不会逊于西方史诗,我跟他说,西方人大抵只是听说过孔子和数句《论语》就以为懂得了儒家精神(荷兰还有孔子学院),殊不知要真正领会,得做中国人才行。他点点头,不过我还是怀疑他心中的怀疑是否释然。看得出他是个懂电影的人,关于人们反击"film for film's sake"这种虚假商业片所做的努力,他告诉我目前欧洲Dogma 95很流行,我也兴奋地向他介绍了贾樟柯。他看了不少亚洲片,说到韩国片,我不置可否,similar scenarios and same love stories easily bore me。但是,当他问我哪部功夫片最好时,我却很难回答,最后我说还是《卧虎藏龙》吧,因为李安的确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中国文化(向西方)诠释者,其实我是在回答另一个问题了,就是谁的电影可以最好的体现中国文化。说到西方观众很难接触到表现当代中国境况的电影,我觉得是国际市场的导向问题,这点我同意一抹同学的看法,这钱不赚就是傻子,看看“黄金花”疯了一样的票房就知道了。
看我们讨论得这么热烈,一个芬兰mm忍不住插话提供给我一个信息,她说《玉战士》是中国和芬兰合拍的片子,可惜我没看过这部中国套装的芬兰史诗剧,做不了什么评价。
这场电影展映中,我还向大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文化参考,比如金城武一角的名字“风”一字在古文中的另一含义,呵呵。
活动的组织者Dana问了我一些当代中国电影的情况,她提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我能否推荐一部更好展现中国文化的影片,这可把我难住了,如果说《霸王别姬》吧,我觉得如果欣赏不当,里面有很多容易给人留下负面印象的东西;如果说《城南旧事》(早年也是国际得奖的影片)这样的老片,恐怕更难合现在的西方人的胃口;我能想到的最合适的答案竟然还是李安(他的家庭三部曲)。不过我没有作答,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把这个话题绕开了,呵呵。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更好的答案呢?
在昨天公布的79届学院奖外语片提名名单中,果然没有一抹同学的3亿元巨制,学句美国影评人在金球奖时损他的话,“要是真上榜了,不知道Oscar会有多尴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