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March, 2007

What is Postmodernism?

“叶如棠偏要做足生活长剧的悲情女主角,起伏跌宕离结尾还早哪。她理想主义的一盆火继续熊熊燃烧,直至成为灰烬。”这是在小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反复出现的一句话。

昨晚在Herenstraat 45的“以工换食,食不果腹”的饺子宴后,鸡翅盟友饭饭同学和我一致认为这是对我们完美期望的重大打击。不过跟接二连三遭受命运愚弄的“姨妈”相比,我们着实要幸福得多——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享受了免费的晚餐;而在昨晚回家后看的与小说同名的电影的结尾,落泊的上海退休女高知叶如棠,只能无奈地放弃她的理想主义的“大月亮”,接受在东北某菜场摆摊就着咸菜啃面包的残酷现实。

这礼拜四的Confounding History这课要求阅读Wesseling的“Writing History as a Prophet”,作者一开头便反驳了McHale提出的"modernist writing - epistemological, postmodernist writing - ontological"这条简明的分割线,而认为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既有知识论的特征,又有存在论的特征,这么说倒不失严谨,但无疑再次模糊了现代与后现代的差别。在这个连装修家私市场的设计师傅都会拿“后现代”这时髦标签贴在自己家具上的时代,也许人们关心的并不是如何界定“后现代”,而是酷不酷,有型不有型,因此当儿子随口荡出“后现代生活”,小说作者燕燕就立马将这条中学生流行口语直接拿来充了标题。去年加拿大的Pamela McCallum(我们把她宣传作“Raymond Williams的关门弟子,Terry Eagleton的师妹”简直有点中国式滑稽)来杭州,我们在餐桌上请她就modernity和postmodernity下个最简短的定义,我记得她说:modernity is to make it new, whereas postmodernity is to make it look new.(现代性是做新,后现代是作新。)简洁而精彩得有如爱因斯坦的能量计算等式。

也许叶如棠那件让人笑掉大牙的自织毛线泳衣是后现代,也许房间里那14只虎皮鹦鹉和天天换假发的水太太是后现代,后现代既是非常态的解构,又是合情理的存在——前者使人捧腹,后者令人鼻酸——正是最现实的现实主义。这么看,作者无心乱贴的标签倒也并非毫无道理。

我没看过许鞍华的《女人四十》,所以不知道《姨妈》这部电影是否助导演“回归”成功了。不过编剧李樯这次写得要比《孔雀》好,演员平均演技出奇的高(除了赵薇仍显稍弱),这里特别表扬一下市井上海女人卢燕、江湖女骗子史可和痴呆老年陈琦,都是腕儿啊。高娃和发哥当然就更不用说了。巧的是,我前几个礼拜刚好比较着听了几遍程砚秋和张火丁版的《锁麟囊》,所以周润发一开口那段耳熟能详的“春秋亭外”西皮二六,就把我震倒了,一个以前从未学过京剧的人竟然能在短短几个月间像模像样地展现程派独特唱腔,这可不光光是努力就能达到的。

P.S. 作为久石让的乐迷,我没忘注意一下电影配乐,风格依旧,但缺少跟宫崎骏合作时的灵气,主题旋律写得还行,后半段有模仿Philip Glass的《时时刻刻》之嫌,这样的商业合作,打个70分吧。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过来踩一脚.

文好,图美......呵呵!语言贫乏,不知道怎么再加好的comments了.

Anonymous said...

modernity is to make it new, whereas postmodernity is to make it look new.(现代性是做新,后现代是作新。)

我不知道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种区别还是不要做了,比较机械的!

小红·让心灵去旅行 said...

发哥那段戏是自己唱的?我以为是配的呢